本文作者:免费文案网

六年级语文《唯一的听众》课文详解及答案(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人教版)

笙念 19 分钟前 ( 2025-08-09 21:53:06 ) 694 抢沙发

六年级语文《唯一的听众》课文详解及答案

6年级语文《唯一的听众》课文解析及答案

《唯一的听众》作者落支,文章记叙了“我”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,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,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,赞扬了老教授爱护、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,表达了“我”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、感激之情。

1、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,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。

用“白痴”形容“我”拉小提琴的水平,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“我”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,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“折磨”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。为此,“我”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。

2、林子里静极了。沙沙的足音,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。

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,以及“我”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。沙沙的足音在“我”听来,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,形象地说明“我”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。正因为如此,“我”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,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,拉响了第一支曲子。

3、我的脸顿时烧起来,心想,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,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。

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“我”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。“我”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,可偏偏琴技不争气,那声音“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”;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,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。文中的两个“一定”,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,突出了“我”的沮丧。说明“我”又一次失去了自信。

4、“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,可惜我的耳朵聋了。如果不介意我在场,请继续吧。”

这是老人对“我”说的一句话。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,老人听出“我”拉得并不好,更从“我”被人发现后“准备溜走”的举动中,发现“我缺乏自信。老人的话让“我”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。

5、我停下来时,她总不忘说上一句:“真不错。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。谢谢你,小伙子。”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。

这“从未有过的感觉”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。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,来自于老人的夸奖。老人并不指点“我”如何拉琴,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“我”重新找回自信,激励“我”刻苦练习。在她的激励下,“我”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,而且练得十分认真,十分刻苦。

6、有一次,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。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,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,手指悄悄打着节奏。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,像深深的潭水……

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,“我”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,这正是老人希望的。她发自内心地为“我的进步而高兴。在“我”的眼里,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,她在用心感受琴声,“我”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。“我”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
7、那时,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“耳聋”的老人,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……

句子用“唯一”来修饰限制“听众”,有“独一无二”的意思。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,“我”唯独想起的是位自称“耳聋”的老人,表明老人在“我”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。句子写出了“我”对老人的感激,同时点明了课题。

8、那时,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“耳聋”的老人,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——林子中的那些人。那时的那个黄昏,老老远远地站在林子前方,双手撑在肩头,眼神深沉而坚定。他像一座巨大的石桥,将我们的音乐学习带向远方。我常常站在那里,听着他说话,看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:音乐是心灵的旅程,而那唯一能让它更加神圣的存在——老人——始终陪伴着我们。

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:

来源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保留出处。本站文章发布于 19 分钟前 ( 2025-08-09 21:53:06 )
温馨提示: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免费文案网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
    匿名评论
  • 评论
人参与,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