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元日王安石诗词赏析
元日(农历正月初一,即春节)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也是人们过节时非常热闹、欢乐的一天。在这一天里,人们放烟花、喝啤酒、拉长鞭炮等传统习俗依然延续到今天。元日的氛围充满了喜庆和祥和,人们围坐在一起,谈笑风生,欢声笑语满街。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(注:"元日"是农历正月初一,即春节;"爆竹"是古人烧纸火时发出的爆裂声,用来驱鬼避邪;"一岁除"指一年已尽;"屠苏"是古代习俗,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,以驱邪避瘟疫,求得长寿。)
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, YYYY时分处处挂年货。(注:"旭日"是初春的日头升起时的太阳;"升"是温暖地升高;"YYYY"指的是大年初一。)
初晓六点钟家家户户点燃爆竹,喝着这暖暖的屠苏酒,拉长鞭炮吹响元宵的欢乐号角。(注:"初晓"是指正月初六早晨,通常指午夜1点左右;"燃放爆竹"是传统习俗,人们在门口点燃鞭炮来驱赶邪气。)
千家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(注:"千门万户"指的是全国各地的街道和房屋;"曈曈日"指阳光普照大地、光明灿烂的样子;"新桃换旧符"是中国民间一种习俗,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、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,挂在门框上,用来挂驱邪避瘟疫的春联。)
又到了元宵节,人们要换掉旧岁装新的岁。这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,更是为了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。王安石当时正处于宰相之位,正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和推进国政,他的这个举动,既是 reflected his belief in reforming the political system, it also shows a sense of optimism and hope for future.
赏析二:元日热闹、欢乐的氛围,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。
首句"爆竹声中一岁除"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,迎来新年。起句紧扣题目,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。次句"春风送暖入屠苏"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,开怀畅饮屠苏酒。第三句"千门万户曈曈日"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。用"曈曈"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,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。结句"总把新桃换旧符"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,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。“桃符”是一种绘有神像、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。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,换上新桃符。“新桃换旧符”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,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。
王安石既是政治家,又是诗人。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。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,抒写自己执政变法、除旧布新、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。 赏析三: 这首诗描绘了春节的热闹景象,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、喝屠苏酒、换桃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。这样写,精炼、典型、概括力强。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、实行改革、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。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,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,但过年放鞭炮、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传达室。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。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。当然,现在大城市人太多,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,并不提倡鞭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