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蝶恋花·寄信
寄信
[宋代]晏几道
寄信:欲尽此情书尺素,浮雁沉鱼,终了无凭据。却倚缓弦歌别绪,断肠移破秦筝柱。
赏析:
上片写寄信的情景,从梦中到笔尖,再到纸醉人心的结尾,层层递进;下片则以信而行,寄了信也未得回音,难解情难诉。
译文及注释:
“寄信”是写情之一,上片讲寄信的人在梦中,先到江南烟水路,又到浮雁沉鱼处,最后来到无凭据的词池,才真正明白了相思之苦。此词上片讲寄信者,下片讲信者,层层递进,由梦入意,由始至终,由虚实,由停到动。
“欲尽此情书尺素”是说寄信的人想写一封信,却字字难成;“浮雁沉鱼”是写信的人在笔尖上不断游动,像一只空中的雁,又如一池的鱼,表示灵感不散;“终了无凭据”则是指写信时,却找不到信的依据。
下片“却倚缓弦歌别绪”,即寄信的人都陷入了情感的漩涡,由信而至情,由情而至意。首句是说写信的人,又如何难以言喻;“断肠移破秦筝柱”是说在心中流露的苦楚最终要如断肠般伤人性情,让秦筝这样的乐器被移走。
上片和下片相接,从梦里到笔尖,再到纸醉人心,又由信而至情,由情到意。整篇词以寄信的情景展开,表达了深沉的相思之情。
“寄信”这一主题,既然是关于情感的表达,那就需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来传达。上片讲的是寄信的人,下片讲的是信的内容,而整个词体结构是连贯的,既有情感的流露,也有心灵的震撼;既有字句之动,也有意境的深远;既有文字的游离,又有情感的升华。
整篇词语言凝练,意象丰富。上片“烟水路”这样的自然景象,既展现了江南的美景,又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渴望;下片“浮雁沉鱼”则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融合,表现了人生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。
末句“断肠移破秦筝柱”,既有具体的物品感,“断肠”象征着内心的痛苦,“秦筝柱”则是情感被压在身上的结果。词中用“缓弦”来表现情感的舒展,但又因“移柱”而显得困顿难语;最后以“无凭据”的告白方式,既表达了对情意的无奈,又暗示了未来的 uncertain。
整篇词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相映成趣的方式,传达出深沉的情感。无论是上片还是下片,都在表达着人与心的距离感和对离别的渴望;但结尾处“无凭据”的告白,更将这种渴望转化为最终的无奈。整篇文章既有细腻的情感描写,又有深远的意境营造,令人回味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