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免费文案网

杜甫诗《登岳阳楼》教学设计(登岳阳楼杜甫优秀教案)

笙念 14 分钟前 ( 2025-10-18 10:04:21 ) 9280 抢沙发

杜甫诗《登岳阳楼》教学设计范文

教学目标

1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;
2、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;
3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。

教学重点

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
教学课时

一课时

教学过程

一、导语设计
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的《登高》一诗,大家还能背下来吗?(学生齐背)对,背得很好。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,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——《登岳阳楼》,看看这首诗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。

二、朗读背诵
1、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,学生听读;
2、教师作诵读提示;
3、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,感慨也极深沉,要读得缓慢些。首联从“昔闻”到“今上”长达数十年,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,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,可能正如仇注所云“喜初登也”。

二、初知意象
1、结合下面的注释理解本诗:
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,今天有幸登上楼上的岳阳。
吴楚、乾坤日月——开阔博大;
孤舟——孤单漂泊;
三、置身诗境
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,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?

教师预设: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,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。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,分布于东南两边,苍茫无际的湖面上,波浪一浪掀过一浪,向天边汹涌而去,大地长天、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,景象壮美极了!回头想一想自己,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,衰老多病的我呀,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。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,遥望关山以北,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、战火纷飞;一想到这,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。

四、缘景明情
从首联“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”一句,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?
写早闻洞庭盛名,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,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,其实此时的诗人,经历了岁月的沧桑,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,自己壮志未酬,国家前途渺茫,可谓百感交集。

五、自主赏析
下面请赏析李白的《与夏十二登岳阳楼》,比较与本诗的异同。

与夏十二登岳阳楼

李王十一:登高远,见洞庭湖、岳阳楼之景。
注释:“洞庭水”——辽阔雄伟,“岳阳楼”——辽阔博大。

六、课堂小结

《登岳阳楼》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。登上岳阳楼,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,今天终于如愿了。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,而是漂泊到此,流浪经过,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,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——“今”非“昔”比啊!想到这里,我们就能体会到“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”用语的巧妙。洞庭湖愈壮阔明朗,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,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,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,于是,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,使得他老泪纵横,久久低回。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,却也是高大的。他那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着我们。

多媒体显示:
“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,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。”(别林斯基)

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:

来源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保留出处。本站文章发布于 14 分钟前 ( 2025-10-18 10:04:21 )
温馨提示: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免费文案网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
    匿名评论
  • 评论
人参与,条评论